此次疫情让我们有机会发现:实际上离散制造企业本身、从业务到管理,都还有很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因此企业在规划和执行数字化转型进程的过程中,也开始有了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
离散制造业的特点: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加工最终装配而成,如火箭、飞机、武器装备、船舶、电子设备、机床、汽车等制造业等。
截至 2015 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离散制造业企业 36.5 万户。2017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为24万亿,从业人数为 11444.5 万人。
离散制造业的核心生产设备就是数控机床,产业的总产值主要都是依赖于数控机床加工产生。
1、产能引擎平台的打造
由于离散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导致产能分散,十分符合建立产能引擎平台的产业基础和行业形态。根据德国“工业4.0”概念,智能制造的核心便是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2、数字化敏捷供应链
由于C端的市场趋势变化越来越快,行业的头部客户的产能风险变得越来越不可承受。以3C行业举例来说,手机的材质发生了变化,意味着加工工艺的彻底改变,而加工工艺的彻底改变,意味着之前投入的十几万台机床都需要更换和重新升级,这些都意味着几百亿的投入和巨大的风险。
所以,头部客户越来越希望将产能分散到供应链中,由各级供应商越来越多的承担设备和人员的投入,而所有这些,都对产业供应链的敏捷反应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敏捷供应链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产能和生产过程数字化。
1.自动化程度低
设备繁多,工业协议复杂,大量设备无控制器,无法实现数据采集
2.效率统计落后
设备效率的统计采用传统人工统计方式,准确度、可信度不高
3.能耗管理差
能耗设备多,能耗量大,费用高,且能耗流向不明
4.设备利用率低
管理粗放,设备利用率不高
【柯力云鲸】根据不同行业需求,深入挖掘行业痛点,提供专属解决方案
立即申请,我们提供免费的系统演示!